“这是六十年代修的''忠诚渠'',浇透水能撑三天。
“老指导员踢了踢龟裂的渠帮,“后来沙鼠打洞,就成了筛子。”
杨革勇突然抓起一把红柳枝插进渗漏点,浑浊的水流立刻在根系间形成天然滤网。
“我爸当初教过我们,当年用芦苇捆扎渠底,或许可以试试生态防渗层?”
王德胜想了一会儿,然后目光一亮:“好像还真的可以试试,反正那东西又不值钱。”
叶雨泽和十七师领导进行了沟通,听说叶雨泽和杨革勇来了,师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命令一连所属团部,告诉他们一切服从叶雨泽的调配。
三天后的正午,二十辆拖拉机拖着红柳垛开进晒场。
连里人不分男女老少,围坐在白杨树下,灵巧的手指将枝条编成两米宽的草帘。
一连战士把发霉的苜蓿饲料撒在渠基上,哈萨克牧工赶着羊群来回踩踏。
“这是要搞草木灰三层防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