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目光里带着洞悉一切的温和,“你论文里提到的‘体制内试错空间’,现实往往比理论更复杂。”
深夜的办公室,叶茂第三次修改那份汇报材料。落地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像一片永不熄灭的银河。
他想起陈教授白天说的话,打开电脑里尘封的文件夹,里面存着工作以来整理的各类案例。
某项目因层层审批错过最佳投资期,某次调研沦为领导作秀的过场……
这些素材本可以成为论文的绝佳论据,却像被锁进保险柜的珠宝,只能在深夜独自观赏。
凌晨两点,材料终于定稿。
叶茂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吊灯。手机突然亮起,是同在体制内工作的大学同学老周发来的消息:
“兄弟,我辞职了。在窗口单位干了五年,连份像样的工作总结都写不出来,净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这条消息像根刺扎进心里。叶茂想起入职那天,自己穿着崭新的西装站在单位大楼前,阳光照在他光洁的脸上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那时他以为,只要保持冲劲,总能在规则里找到突破的缝隙。可现实却像团迷雾,越往前走,越看不清方向。
周末,叶茂跟随陈教授带队的调研小组去了城郊的开发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