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第一步的时候用的是正面的肯定式的词汇,那么到了这里的转折会让人觉得突兀,一部分聪明的围观群众会觉得你要嘛精神分裂要嘛脑袋有问题。而如果如同本指南所教导的那样选择的是展现出自己“见得多了”的模棱两可的词汇的话,这一步的进展就会变得非常地顺畅。
而同样,第二步的时候进行的业界分析,到了这儿也可以迅速地画风一转——
非常典型的例句,就是用一个“但是”作为转折。
“但是,作者的书还不够好,只能算是还不错,如果XXX能怎样怎样写的话”
“就好像另外一位很好的作者XXX的书XXX”
这种突然的转折,一般没有经验的新手作者都不会预料到——“前面还夸得好好的怎么忽然开始说我不行了”——如是的转折通常能让大部分的作者一脸懵逼,然而你前面也并没有说死,所以当他跑回去看的时候,全文体现出来的就是“你”是一个“身经百战”“见得多了”的“长者”的形象。
如何挑刺根本不重要,你甚至都不需要看作者的书,封面、书名、简介、甚至是作者的昵称都可以成为你批评的点,批评的方式只要总结成没亮点没吸引力太长记不住之类的东西就可以,这一切对任何一本书都通用,而且任何一本书都肯定会有人同意你,比如我就觉得《三国演义》这个名字好没吸引力,如果改成《龙傲天》多好啊——话归原处,总而言之提出这个批评的点——假如你有实际上去看这本书的话你还可以挑出更多的地方——之后也不要就这些地方直接往死里喷,因为这样你就会成为劣等的喷子了,作者和作者真正的支持者也有理由对喷回去,这是切忌要避免的。
挑出这些点以后,重要的就是开始第二次地转折。
这里你要继续延续你的高裤腰带的长者形象,用冷静的口吻说出错误以后,告诉作者是他不够努力,书还不够好,所以不够成功。
如果要进一步强化自己身经百战的印象的话,还可以说一下自己看了多少年书啊,然后见过多少努力的作者也不成功啊(此处列举几个作者名字会更有说服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