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科幻小说 > 支柱计划 >
        社会地位:所有嫌疑人在其艺术领域内均拥有一定知名度,并非无名之辈。这为其活动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其前期的风格转变未被充分警惕。

        行为模式:在事件爆发前,均有过公开或半公开的、具有强烈精神污染倾向的“艺术展示”行为,其内容与后期静默区内出现的畸变景象高度吻合。

        失踪轨迹:所有嫌疑人的最后行踪均指向“通古斯静默区-II”核心方向。目前无任何证据表明他们已死亡,推测其可能在静默区内活动,或已转化为未知形态。

        初步结论:

        “中西伯利亚05号事件”并非自然发生的群体癔症,而极有可能是由这批具有艺术家身份的嫌疑人,通过其被“污染”的艺术创作(视觉、听觉、雕塑等形式)作为媒介,有计划地引发的大规模精神攻击/现实扭曲前兆。他们的行为很可能是为“静默区-II”的全面爆发进行预热或锚定坐标。

        艺术家的身份及其创作行为,可能是一种高效的、用于传播特定精神频率或模因污染的载体,其影响力在信息时代甚至可能被放大。这表明敌人对人类心理弱点和文化传播途径有着深刻的、恶毒的理解。

        建议:

        立即将此类具有声望且近期作品风格发生剧变、导向怪异方向的艺术家纳入潜在监控名单。

        审查并评估近期所有公开传播的、可能引起广泛不安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涉及神学、恐怖、扭曲生物题材的),分析其是否包含潜在的模因危害。

        向内部及友好情报机构发出预警,提防利用“艺术”作为伪装的心理攻击/现实扭曲手段。

        若在后续对静默区的军事行动中遭遇此类身份的个体,无论其表现为何种形态,必须视为极高优先级威胁目标,建议无需警告,立即开火清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