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男人五十岁左右,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标准得像银行柜台职员。简历也很光鲜:大学毕业,曾在多家贸易公司任职……

        “太干净了,也太标准了。”陈墨白嘀咕道,“就像……就像个精心打扮出来的样板人。”

        “查查他。”林清瑶再次切入数据库。

        这一查,果然发现了猫腻!

        这个“孙茂才”名下,竟然同时担任着包括“翰墨雅集”在内的七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这七家公司业务各异,注册地分散,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大股东,都是那几家看似与远山集团无关、实则通过复杂股权结构被其控制的离岸公司!

        更深入一层扒开来看,这位“孙茂才”先生虽然在多家公司担任高管,但其个人社保缴纳记录却长期处于最低基数,且频繁更换缴纳单位。其公开履历中提到的某些任职经历,也与实际工商登记信息对不上号。

        “我敢打赌,”陈墨白嗤笑道,“这位孙总,要么是个‘被法人’的傀儡,要么就是个专门用来挂名的‘职业法人’,每月拿着几千块钱‘挂名费’,真正公司的决策和资金流动,他压根摸不着边儿!”

        而真正指向远山集团的铁证,则藏在“翰墨雅集”与宝昌拍卖异常的资金流水里。那些高额的、名目可疑的款项,经过几次中转,最终都汇入了远山集团旗下某家实业公司的账户,变成了“采购原材料”的货款。

        “瞧瞧!狐狸再狡猾,尾巴还是被夹住了!”陈墨白兴奋地指着资金流向图,“用傀儡法人控制空壳贸易公司,再通过虚开发票、高报租金等方式,向宝昌这种经营困难的小拍卖行输送利益,指使他们利用行业规则和监管漏洞,将高仿品‘洗白’,混入合法流通渠道,甚至最终目标可能是国有馆藏!”

        这条隐藏在合法商业外衣下的灰色链条,终于被他们从一堆枯燥的数字和文件中,艰难地剥离出了一段!

        而那个隐藏在“翰墨雅集”背后的“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公司,显然在这链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很可能就是那个负责将境外高仿品“进口”进来,或者将境内真品“夹带”出去的关键枢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