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小姐听闻陈墨白(现在化名“陈少”)想咨询艺术品进出口业务,且预算丰厚,立刻热情地将他引到了一间豪华会客室,并通知了业务经理。
很快,一个四十岁左右、穿着合体西装、笑容职业得如同精密仪器的男人走了进来。他递上名片,业务经理,孙哲。
“孙经理?幸会幸会!”陈墨白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手包随意放在一旁,故意露出一叠厚厚的现金角,“你们这地方不错啊,看着就靠谱!不像有些小公司,寒酸得跟皮包公司似的。”
孙哲笑容不变,眼神却飞快地扫过那叠现金,语气更加热情了几分:“陈少过奖了。我们翰墨雅集立足津门十几年,专注的就是高端艺术品的跨境流通服务,信誉和渠道都是有保障的。不知陈少具体想咨询哪方面的业务?”
陈墨白按照剧本,把自己想为父亲采购“海外回流”重器祝寿的想法说了一遍,期间故意夹杂了几个半生不熟的行业术语和几处明显的外行错误。
孙哲耐心听着,回答得滴水不漏,既展示了公司的“实力”(提及与欧美多家拍卖行、古堡有合作),又巧妙规避了任何具体承诺,全程打着官腔,说着“流程”、“规定”、“根据材质年代需办理相应手续”之类的套话。
陈墨白心里暗骂:真是个老油条!滑不溜手!
交谈进行了十几分钟,看似热络,实则毫无进展。孙哲的警惕性很高,对于陈墨白旁敲侧击关于“特殊渠道”、“非常规操作”的试探,一律以“我们只做合法合规生意”挡回。
眼看这次冒险就要无功而返,陈墨白有些着急。这时,孙哲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
“抱歉,接个电话。”孙哲拿起手机,起身走到窗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