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白心中暗惊,此人眼光之毒辣,经验之老到,远超预期!他几乎就要触及真相的边缘了!
场内气氛瞬间有些微妙起来。几位藏家也重新审视那件觯,低声交换着意见。
陈墨白知道,自己必须上场了。他推了推眼镜,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属于年轻专家的自信与从容:“李经理好眼力。这件觯确实有些特殊之处。关于腹部这片锈蚀,我们初步判断,可能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古代某种特殊的埋葬环境,或者后期某种偶然的污染侵蚀所致,具体成因还需进一步科学检测。至于重量,我们也曾疑虑,但考虑到其器壁厚度均匀,并无后期修补痕迹,或许与合金配比或铸造时的微小气泡有关。”
他这番话,既承认了对方的质疑(显得坦诚),又给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释(打消疑虑),还抬出了“科学检测”(增加可信度),最后归于“存疑”(符合鉴定常态),应对得可谓滴水不漏。
李经理的目光再次落到陈墨白身上,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他的伪装:“哦?这位先生是?”
“敝姓白,受物主委托,协助处理此物。”陈墨白不卑不亢地回答。
“白先生年轻有为。”李经理淡淡地说了一句,听不出是夸奖还是别的什么,“看来对青铜器颇有研究。”
“略知皮毛,还需向前辈们多学习。”陈墨白谦虚道,心跳却微微加速,他能感觉到对方那审视的目光并未离开自己。
李经理不再看他,转而向周老问道:“物主打算如何处置此物?”
周老按照计划回答:“物主想寻一位真正懂它的有缘人,价格倒是其次,关键是能妥善保管,并愿意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关于那个奇特的标记。”他适时地提到了关键点。
李经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有点意思。这个标记……确实罕见。”他没有多做评价,但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表明了他对标记的关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