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内建一也有些意思,他并不是那种凭着一股傻劲儿往前闯,只会弯腰鞠躬说“拜托了!”的人,而是会动动脑筋,思考把话怎么说才能让对方感兴趣。
之所以能够成功拜访川畑吉一郎,是因为他自己主动提到了一个不错的话题,“今年是南沙织桑出道十七周年,也是这首《17岁》发行十七周年。”
在这个如此巧合特殊的年份上,森高千里以新时代的方式和流行重新演绎了这首歌,而在这十七年间,社会变迁,进入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高速状态。
在这十七年间,发生过许多大事件,并非一帆风顺,曰本人的内心也在不断变化,而现在,则迈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川畑吉一郎光是听到这个话题,脑中就先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四处奔波,想方设法,当终于说动川畑吉一郎的时候,如释重负的山内建一回到事务所,忍不住在心里想,这次的宣传如果不能收获到足够的、跟他的努力相匹配的效果,那他真想去跟出了这个主意的岩桥慎一打一架!
……
两周后,《周刊现代》社会版刊登了评论家川畑吉一郎的特别企划稿件:《永远青春,永远美好的十七岁》。
川畑吉一郎在文章当中,以南沙织出道十七周年为话引子,写到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两次石油危机下,不景气时期从偶像身上获得支持的大众,写到了左翅青年的失败使得后来的年轻人们失去了那种积极的行动力。
当然,绝对不会漏写的是现在这个时代。川畑吉一郎和忧心忡忡的佐藤良平不一样,他对现在的时代充满乐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