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不太认同南大司马的看法。一个地方的发展,固然受制于先天的地理条件,但朝廷的重视和投入也同样非常重要。

        郧阳其实也并非地理条件不好,地处三省交界,有汉水穿境而过。若能发展起来,必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于安置流民,发展国家中部,联通南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都若要走江运,还必须过夔门三峡,但郧阳却可以开辟安全的航道一江直达南京,通过陆路又可以连接陕西、河南。

        短期来看对于朝廷应对陕西大旱、河南减产的灾害救援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来看打造一个中北部工商中心,对于南北问题也是长期助力,同样也能减少对运河的依赖。

        陛下,采用天启车船后,虽然逆流,但南京已经有条件直航郧阳。微臣估算郧阳到南京大约需要三天到五天,而南京到郧阳也不会超过十天。

        我们工部已经在研究江帆技术了,软帆是可以逆风航行的。如果大规模使用,肯定也能加快天启车船的更新换代,让速度更快。

        这条航线一旦开通,最远可以连接汉中,沿江城市都将受益,长江水运必然繁荣。这对于南京甚至上海都会有不可限量的正面影响。”

        朱慈炅脸色又是一变,航运和技术迭代,这又是他忽略掉的因素。打造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好处,大明朝堂或许没有什么意识,但朱慈炅知道这个影响太大了。

        以点代面,几乎可以全方位的影响周边。封建王朝对国家的治理,更多倾向于维持稳定和农业生产,几乎没有什么工商发展的概念。

        不过,朱慈炅以四大皇店为基础的皇店司,在南直的三大资本集团都是发展工商,几乎解决了大明的流民麻烦和财政问题,越来越多的官员也开始跟进小皇帝的执政思路了。

        在建的青岛新城和青岛港,上海新城和上海港,都出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尤其是上海,商人和民工的涌入让这个小县城几乎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