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归来的王在晋和吴淳夫都不是死脑筋,他们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大明的这种积极变化,对郧阳经济特区的看法,他们其实相对开明。

        王在晋不反对再弄一个上海、青岛,他反对的只是郧阳,他觉得郧阳没有上海和青岛的潜力,不值得。

        王在晋见朱慈炅听了吴淳夫的话陷入沉思,忍不住轻声开口。

        “当时,老夫记得你在船上说过,发展工商都需要有支柱产业。苏州靠丝绸,扬州靠盐业,南京是留都,上海靠开海和造船等,青岛未来可能也有海运,郧阳靠什么?”

        吴淳夫吴当时愣了一下,声音有点低。

        “江运也未尝不能带动一些产业。”

        王在晋摇摇头。

        “郧阳你我都未去过的,但老夫查过资料,那里都是山区丘陵和河谷,没有南直的地理优势,也没有青岛的海运中转潜力的。

        以老夫浅见,如果一定要选一座沟通南北的地方,老夫更看好通州和天津。这两个地方更值得投入重金,必定能够很快得利。”

        吴淳夫也不同意。

        “通州和天津都离北京太近了,他们必然是被北京影响,不可能影响北京和周边。天津还好有点,通州甚至都要算北京的附郭了,虽然得利快,但长远来看,不如郧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