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的推进,比预想的还要艰难。
一车间和三车间虽然基础较好,但真要把安全隐患排查和责任落实到个人、挂钩考核,阻力立刻显现。
老师傅抱怨新规矩太麻烦,耽误干活;班组长嫌记录繁琐,增加负担;甚至车间副主任也私下嘀咕,觉得安全科手伸得太长。
老张和小李天天泡在车间,磨破了嘴皮子,效果甚微。设备科和后勤科那边更是阳奉阴违,该配发的劳保用品拖拖拉拉,该维修的设备一拖再拖。
“陈科,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张愁眉苦脸地汇报,“底下人根本不买账。赵主任嘴上支持,实际也不怎么使劲。”
陈锋看着日报表上寥寥无几的隐患上报记录,心里清楚,这是软抵抗。光靠安全科几个人,推不动这盘死棋。
他拿起电话,直接打到三车间:“赵主任,试点工作是李副段长点头的。如果你们车间确实困难,推行不了,我只好如实向段里汇报,申请换其他车间试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赵主任的声音立刻热情起来:“别别别!陈科!能推行!就是刚开始大家有点不习惯!我马上开会!狠抓落实!”
放下电话,陈锋又给一车间去了同样内容的电话。
下午,两个车间的上报记录果然多了起来,虽然不少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总算开了口子。
陈锋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根子不在车间,而在上面。设备科和后勤科不配合,车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